專訪巴里島文化知多少?在地藝術家告訴你!
文 / 徐思穎
拍攝 / 徐思穎、三月
提到印尼巴里島,90%的人想到的是蔚藍的海岸、森林與絕美的飯店,但仔細想想,除了觀光,巴里島人的文化生活到底如何? 有哪些在地人去的私房景點? 跟著當地藝術家 Wayan Suardana Kojex 的解說,我們看到了不同於觀光視角的巴里島!
Wayan Suardana Kojex 簡介
巴里島在地藝術家,於巴里島烏布市經營藝術工作室 Five Art Studio,獲得 tripadvisor 五星好評,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分享在地文化。



旅遊私房帖
Q1 巴里島除了自然景觀,還有哪些文化景點可以去?有哪些特色呢?
我會推薦烏布和巴里島東邊的克隆功皇宮(Klungkung Palace),這兩個地方展現了各自的藝術風貌,克隆功皇宮保留了巴里島特有的藝術風格-卡瑪桑派(Kamasan Style),此類作品多和印度教、神祇有關,表現方式遵循既定模式,相較之下,烏布的創作風格則更多元,原因是 1960 年後,此地觀光漸漸發達,比起神像,遊客更喜歡收藏風景畫,這讓越來越多的青年藝術家投入風景創作,甚至將名人、外文融入其中。近幾年,不少國外藝術家落腳烏布,與在地藝術家相互學習,甚至選擇在這裡居,在這裡,你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


Q2巴釐島有哪些代表性的藝術家呢?
我們最推崇的兩位藝術家是安東尼奧布蘭科(Antonio Blanco)和阿里史密斯(Arie Smit)。布蘭科的作品融入了西方寫實風格,他創作女性肖像享譽世界,當時的烏布國王還特賜了一塊土地供他潛心創作,在烏布還有一間關於他的博物館- 布蘭科博物館(Antonio Blanco museum),裡面收藏了不少經典之作,有機會務必去一趟!


圖片來源:http://www.blancomuseum.com

圖片來源:http://www.blancomuseum.com
另一位藝術家 Arie Smit (Adrianus Wilhelmus Smit)自 1938 年隨軍隊來到巴里島後便與這塊土地結緣,他後來在此地長期定居,所倡導的藝術觀念影響不少青年藝術家,1930-1940 年間,他創立了「青年藝術派」(Young Artist Style),以鮮豔的顏色、自然生動的筆法創作,繪畫主題多和自然有關,例如森林、農田、高山、湖泊等,有趣的是,這些主題恰好和觀光發達後的審美取向不謀而合。

圖片網址 :https://asianartplatform.com/artists/arie-smit/

,60 x 70 cm.,2006
圖片網址:http://www.artnet.com/artists/arie-smit/landscape-with-wet-rice-fields-AJhsiQQDqjAtrMvMeMSSKA
文化趣聞帖
Q3 作為一位在地人,您是如何看待巴里島的?
巴里島自 1960 年開始發展觀光,蔚藍的海岸、飯店成為多數人對這塊島嶼的既定印象,但巴里島的美麗不僅如此,我們的繪畫、雕刻、蠟染都很有特色。近年來,藝術家開始用更深入的方式介紹在地文化,島上的藝術工作坊、體驗課程越來越多,以蠟畫、染布畫為例,我們將傳統繁複的工序簡單化,讓遊客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過程中,我們會講解巴里島的歷史文化,讓人更了解這裡。


Q4 巴里島有哪些文化特色呢?
巴里島因融合了各類族群,文化非常豐富,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以及中國傳統信仰,以華人文化為例吧,我們曾經有一任國王- Barong Landung娶華人為妻,從那時開始,華人的文化基因便開始滲透到我們生活裡,巴里島北方還保留一些中國風格的廟宇,我們還使用中國錢幣作為日常祭祀的貢品。



圖片網址:https://kevinabali.wordpress.com/2011/09/27/barong-landung/

Q5 有接觸過台灣的旅客嗎?對台灣的印象是什麼?
有很多台灣的朋友常來我們烏布參訪,他/她們都非常友善,且樂於了解我們的文化,非常客氣,也很熱情,我其實對中華文化還是很有共鳴的,有機會我真想到台灣走走,了解當地的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