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你的「玩美」細胞,直擊北海岸最好拍的私房景點-朱銘美術館,專訪賴素鈴館長 【街角文創系列】
現代生活,一切都要美美的,衣著穿搭、餐盤上的配色、甚至出行景點。在遠離喧囂的台灣北海岸,有一座遺世獨立的美術館,不僅有無敵美景,還能感受藝術薰陶,它的名字是朱銘美術館。在這裡,藝術不是高不可攀的聖物,而是能與所有人打成一片的美感分子,童心未泯的工作團隊還開發了許多腦洞大開的藝術企劃,讓人邊玩邊體驗藝術之美!


朱銘美術館(Juming Museum)
朱銘美術館由藝術家朱銘 (Ju Ming)於1999年創立,位在新北市金山區,有2萬4千多坪廣大腹地,是台灣最大的戶外美術館。園內有600多件的作品錯落其間,讓人在自然和藝術的環抱中親密互動,是放鬆身心、薰陶美學的好地方。

朱銘美術館將 Museum(美術館)、Life(生活)、Eco-friendly(環境友善)、Community(在地社區)連結成「M.E.E.T.」,期望美術館成為「多種可能在此相遇的平台」,創造美術館的永續價值。

朱銘美術館館長 賴素鈴

賴素鈴,朱銘美術館館長。前上海震旦博物館館長,曾任民生報文化版資深記者、聯合報活動部策展總監,策畫聯合報系「燃燒的靈魂-梵谷」「生日快樂- 夏卡爾的愛與美」、「聖地西藏-最接近天空的寶藏」等十餘檔大型展覽,曾撰寫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米勒、梵谷、夏卡爾、畢卡索等二十餘本導覽手冊。

疫情之下,異軍突起的藝術新思維
疫情之下,藝術行業備受打擊,美術館首當其衝,當許多美術館正努力思索時,朱銘美術館早已成功搶答,用一系列「劣勢創新」的藝術方案,讓人不自覺得愛上藝術,即使宅在家也能輕鬆感受作品魅力,推廣藝術同時改善美術館的運營赤字,因疫情警戒而休館的朱銘美術館以「美術館直送」為訴求,在嘖嘖募資平台發起提案,「太極疊疊樂」DIY組合在兩個月內募資共達166萬!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迎來藝術創意的高光時刻!


朱銘美術館於2020年8月與新北市農業局合作的「光,和__作用」藝術裝置與光影活動,作為另類文宣品的「來嗑光,和_作用」藝術力便當被瘋狂搶購,活動結束後持續醱酵,獲得2021年德國紅點獎(品牌與傳達類)、新加坡2021 年Spikes Asia Design亞洲創意獎Publications & Brand Collateral銅牌獎。
2020年「光,和__作用」活動花絮影片 影片來源/朱銘美術館




Q1. 能否分享一下您運營朱銘美術館的理念和個人對朱銘美術館「活的美術館」的理解?
賴:「活的美術館」就是「藝術即生活」;這個理念的源頭,來自朱銘老師經常說的「藝術即修行」,生活本身就是藝術。朱老師主張每個人「自己就是寶」,找到自我正是創作的源頭。美術館亦然,要找到自己的路,就算有不足也要用正能量來逆向思考,實現「劣勢創新」。例如金山多雨,美術館開館之初,就曾連續做了好幾年的「觀雨季」活動,引導大家欣賞雨天的美好; 美術館偏遠、交通不便,我們從18年前開始辦「夏夜開館」,鼓勵大家在夏夜走出悶熱的城市,來美術館吹山上的涼風; 十幾年來我們持續培訓「兒童藝工」,讓金山、萬里、石門等地小朋友為美術館觀眾導覽,偏鄉孩子也可以活出自信,美術館也因為這項計畫,在2017年贏得國際博物館協會教育文化委員會(ICOM-CECA)的「最佳案例獎」。

劣勢創新(Innovating under Disadvantages)指創業者在資源窘迫的情境下,如何就地取材,善用手邊資源,創造新的價值。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運營美術館,都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任何一間美術館都得依賴贊助,但這兩年由於疫情重挫經濟,贊助、捐贈這樣的好事也越來越少了。我們美術館每年的運營成本約1億台幣,朱銘文教基金會每年都挹注幾千萬,美術館團隊自己造血也只是盡可能縮小缺口。達成朱老師對美術館「永續經營」的期待,成為我們努力探索不同面向的動力,畢竟,「活的美術館」要貼近生活、要有創意活力,首先還是得活下去。

藝術的推廣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包含「太極疊疊樂」的募資計畫,其實在疫情爆發前,我們就在籌備了,當大家「親手做」藝術品時,遠比觀看更有成就感。眾籌是值得開發的領域,1986年朱老師的作品到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展覽,為了留住朱老師「人間系列」的作品,當地民眾發起了「If you can pay, they can stay」一人一元的捐款活動,把作品成功留在新加坡、捐贈博物館。
太極疊疊樂 影片來源/朱銘美術館


Q2. 今年美術館提出許多有趣的企劃,您與工作團隊是如何「腦力激盪」的呢?
賴:「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這句話是真的! 在我多年的工作經驗,深深了解到一個人再能幹,也比不上團隊中人人都發揮所長的戰力。團隊中,讓不同專長背景的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參與者都願意釋出不同資源來加以整合,是最關鍵的。傾聽年輕人的聲音也很重要,時代變化得太快,成功模式沒有標準答案,必須與時俱進。可以說,麥克˙波特主張的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理論已成過去,當下的文創產業,需要共榮、共好、共享的團隊合作,更需要打開無限可能。


開發你的「玩美」細胞
感受藝術,在生活之中,藝術的本質是個人的,但藝術的推廣卻是群體的。即使現在疫情阻斷了人的出行,但這也無法熄滅朱銘美術館將美推而廣之熱情,未來還會推出更多有趣的企劃,期望為因疫情而低迷人、社會,帶來更多歡樂與正能量!
朱銘美術館https://shop.juming.org.tw
劣勢創新:梵谷策展中的隨創行為,中山管理評論,第22卷第2期,2014年6月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