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文章 │ 黑秀人物

字體是社會的資產 專訪字體設計師許瀚文

作者/ 黑秀網特約作者 – 設計發浪
2014/09/30

字體設計師許瀚文。許瀚文提供

 

在倫敦著名字體公司Dalton Maag工作的許瀚文,曾師事制訂了兩岸三地中文字系統、創作信黑體、蘋果電腦專用的儷黑體、儷宋體等著名香港字體設計師柯熾堅先生。目前旅居台北,過著台北、倫敦兩邊跑的生活。

為什麼是台北?

「嗯,台北很好阿!我第一次來就想住下來!」回答得乾脆俐落、一口爽朗笑聲的許瀚文其實是香港人,但從他臉書的發文狀態看來,他的中文可以完美地假裝成台灣人也絲毫不會漏餡。近來,許瀚文接受黑秀網邀約,成為難得的字體設計專欄作者,第一篇關於垃圾車的字體設計提案,居然意外成為討論焦點。

圖片連結 

「其實我只是想從大家看習慣的一個生活小細節去提出一些對字體的新看法,同時也想瞭解台灣朋友如何在看待出現在生活周遭的字體,而蠻多常出國旅行的朋友,尤其是去日本或歐洲,對於國外在字體表現的高水準總是感到羨慕,因此先以很多朋友崇尚的日本漢字設計思考方式來嘗試一番,沒想到造成蠻多意料之外的討論,也讓我學到很多寶貴經驗。」看著許瀚文笑著侃侃而談,我思考著台灣在繁體中文字上的漢字情結。

屬於台灣人的中文字情節

亞洲各國共同接受中國文字文化發展出各自的文字系統後,日本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漢字與假名字母,也因日本為亞洲設計龍頭,將字體設計發揮的最淋漓盡致;反觀台灣雖使用最正統的中文繁體字,但或許設計文化尚須時間涵養,整體字體設計停滯不前。筆者在日本唸書時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日本的母語是日本語,為什麼台灣的母語不叫台語,而是中國語(中文)?那與中國使用的中國語又有什麼不同?每每都要先講到歷史,再解釋中國與台灣很特別是使用相同一套文字,卻有簡、繁兩種版本。

 

 

設計發浪提供

 

「繁體字是體現中文最美的字體。雖然中國官方使用簡體字,許多時候仍必須適應其規格,但其實現在有蠻多中國朋友都開始使用繁體字,變成一股潮流。我覺得簡體字是一個奇怪的字體,原本正統已有繁體字存在,卻刻意創造了另外一種異於繁體字的中文字,中國因當時文盲很多希望減少文字筆畫,讓孩童學習便利將繁體字簡化成簡體字,但其實這是破壞了一個文字原本平衡的結構。舉例以英文來說,你不會因為希望孩子便利學英文,就自作主張地抽掉幾個英文字母,讓英文的排列組合變少啊?這種因噎廢食的作法很奇怪。」許瀚文指出他對簡體字的看法。

兩岸三地字體設計的現況

許瀚文也提到,目前整個亞洲地區研究中文字的字體設計師來說,大師級人物如柯熾堅、齊立等不少,但中生代的字體設計師卻寥寥無幾,原因乃在字體設計普遍被認為是無法賺錢的設計業,許多人即使對字體設計有興趣也難堅持,就連華康、文鼎這兩家台灣字體公司也早已不製作新的中文字體,靠著將過去製作出來的字體販售給不同企業維生。

「字體廠商因為都是做技術起家,並不真的瞭解字體設計的需求及重要性,因此雖然生產字體卻因成本考量停滯了將近30幾年,以長遠來說仍應該要創造新的字體才能讓字體設計進步。現在兩岸三地有蠻多年輕的設計師願意投入字體設計,但都是做比較藝術性質的字體,講究字體中宮、襯線勾勒等,設計對象是一般大眾的傳統字體設計師較少,因此我希望能在這一塊貢獻所學,才決定要投入於字體設計。」許瀚文分析著現況。

為不同載體量身訂做字體的「量」與「字重」
如果文章內容是一個model,字體就像是一件衣服,不同的衣服穿在model身上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字體之於平面設計已有製作標準字的習慣,但內文字體仍有非常多發展的空間,許瀚文認為,在思考平面設計當中的內文字體時,應該也要有能「量身訂做」的空間,而不是一套字體闖天下。

柯熾堅設計的信黑體當中的粗細設計變化 。信黑體的十種粗細設計風格皆一致,例如W3特別為較小字號、較長的內需要纖柔感覺

(如化妝品)的特大海文而設,使閱讀流暢;W7適用於較大字號的報章標題;而W1特細的筆畫可用於報標題字。十種粗細所組成

的漸變灰階,突顯出不同的用途。細緻的粗細變化能解決不同印刷或信息顯示方法、物料、解析度、大小、以至閱讀距離等多樣化

的功能性要求。(取自網站內文)

以目前的平面設計對字體的想法來說,多半都是在封面的部分有所謂「標準字」的設計,但進到CD或書本等載體當中,所謂的內文字體通常都不是特別為此設計的,客戶想法通常會認為要為每一張CD或書本設計一套專屬字體太花成本,時間也不足,若退而求其次,為自己的公司設計一套專屬字體給出版印刷品使用,似乎感覺曠日廢時之外也不知其必要性。但其實以日本企業來說,資生堂便有一套從LOGO標準字延伸而來,專屬於資生堂的字體,使用在企業底下所有的視覺輸出,他們希望藉由「資生堂字體」讓消費者感受到企業對美的堅持。

圖片連結

我們通常想像中文字成千上萬,若要為每一個出版品去專門設計字體太花金錢與時間,如果要製作一套拿來寫文章的內文字體當然需要三、四年的時間,因為除了要將好幾萬個中文字都設計完之外,可能還有細字粗字等「字重」分別,這樣做下來自然時間與成本就會比較高。

「但其實我們可以依據企畫來量身訂做需要製作的文字量。」許瀚文解析著字體設計的服務。「以CD來說,有一些歌詞是已經寫好的,可以為歌詞特別設計一種字體,其他比較不那麼重要的資訊就以一般的字體取代,書本也是一樣的道理,指標系統也是一樣的邏輯。舉捷運來說,可以先針對捷運的站名與宣傳標語等去做字,其他在細項小字說明的部分再另外去製作細字與粗字用,大約選3、5000個捷運站裡最常使用的文字來製作就可以了,執行製作的時間差不多約半年就可以結束。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案子都需要這樣製作所有的文字的。但其實日本的大日本印刷有自己的秀英體以及你提到的資生堂字體,他們公司是以為企業製作一套專屬字體為目標,這又跟國家文化有關係了。」

圖片連結

 
許瀚文進一步舉前陣子桃園機場因參考香港機場大幅更新指標字體為新細明體衍生的後續問題當例子,「新細明體原本是被設計來使用於文件類的字體,字體級數小時,新細明體是很清晰銳利的,但用在像是桃園機場這樣公共空間時,一旦放大來看,橫向筆畫太細,如果散光太嚴重像我一樣的時候,可能就會看不太清楚。」許瀚文笑著說,「在我看來,桃園機場在更新指標系統的時候,應該要特別為桃園機場去設計一套字體符合他的需求,我們經常可以發現許多公共場所的文字大小不統一就算了,連字體本身也不統一,有時候甚至會看到因為缺字,而明體黑體並存在同一行文字的狀況,這對於字體設計師來說是很不能接受的。」

字體是生活當中培養美感的關鍵
使用中文的社會,尤其是台灣、香港、中國,招牌文化十分盛行,每天走在街上,即使是閑靜的住宅區仍能看見許多中文字,這對於歐美、甚至是日本的字體設計師來說都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化,之前日本設計師小林章來台灣演講時,也在街上到處拍攝招牌上的中文字。字體對於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來說,是一種生活美感的潛移默化,許瀚文認為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字體設計開始培養消費者美的意識。

日本字體設計師小林章來台街頭取景(你是否曾注意過我們的門牌數字號碼是斜體喔)圖片連結

「我在倫敦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也在香港工作過,現在是台北,為什麼大家都會羨慕歐美街道看起來如此舒服,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都在意『字體』的小細節,比如說我們每天都要搭捷運、以及開車上路都會看到道路的指標的文字,每天看到的文字都是適當、好看的,自然就也能讓美感從小處發生。」許瀚文指著咖啡店外的路標說著。

文字的智慧財產權
產品設計有專利可以保護自己的權益,平面設計也有所謂的圖像著作權,那關於字體的智慧財產權是否有相關的法律規範可保護?

目前即使是日本,「字體設計」本身因被規範在無形物的類別,且字體的文字量都太龐大,對於審查有其難度,所以目前是否該被納入專利保護範圍仍有非常多的討論,但實際上在日本已經發生過多起因字體設計相似廠商互告侵權的事件,許瀚文也說,之前追隨柯熾堅老師時,也曾發生老師所設計的華康超黑體與日本廠商互告侵權但最後也無疾而終的事件。

「歐美本身有蠻多國家都規範字體設計的著作權,他們對於字體設計有一套相關的法規,日本因民族性、教育關係對這方面蠻嚴格看待,雖然法規還不完全,但可根據字體設計細節去捍衛自己的權益,但兩岸三地目前據我所知應該是沒有這樣的法律能去協助字體設計侵權,可能只能將字體當成一種『軟體』看待,處理非法下載的部分,但這又跟『設計侵權』是不一樣層面的事情了。」許瀚文感嘆的說。

劃時代的雲端字型服務
像MP3過去被認為是讓CD銷售數量下滑的主要殺手,但卻有業者以此技術推出雲端聽歌的服務,每個月付一點費用就可以合法線上聽數萬首歌。過往都被認為在網路上下載使用就好的字體市場來說,許瀚文提到其實日本已經有「雲端下載字型使用」的服務。「日本的會員制雲端字型服務發展得很成熟,像是MORISAWA PASSPORT或是LETS FONTWORKS等,現在中國也有這樣的服務出現,我希望能在台灣推廣這樣的服務,一來台灣是使用繁體字最多的地方,二來台灣的網路事業發展得也很成熟,所以我覺得應該能推廣成功。」然而對於字體盜版,許瀚文倒是看得很開,「那些會盜版你字體的人也不會是你的客人,所以如果雲端字型服務發展的成熟,每個月只要付便宜的會員費用就能使用,我想這樣的狀況也會慢慢減少。」

MORISAWA PASSPORT 一年會費為49,800日幣,即可使用641種字型。圖片連結

以許瀚文的規劃來說,雲端字型服務是最先要被建置起來的系統,未來希望能與日本的字體資料庫連結,讓付費合法使用的消費者能享受更多好的字體。若有天各國字體資料庫串連起來變成一個巨大的雲端字型圖書館,或許字體設計也能如出版品一般受到法律保障!

字體設計師 許瀚文粉絲團:「瀚文堂」

相關報導:原來有人和你一起字戀+字嗨!專訪justfont就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