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文章 │ 攝影 攝影/藝術 設計新聞

台北街頭重現大正浪漫風華,來萬鏡寫真館拍照不用出國! 街角文創系列專訪

作者/ 徐思穎 圖/ Ricor、萬鏡寫真館
2021/03/23

什麼時候,會讓你想好好拍一組照片呢?畢業、慶生、結婚……人生的重要轉折總讓人想好好紀念,為易逝的韶光保留些值得珍藏的回憶。位在台北潮州街的路口,有間和洋風格的日式照相館-萬鏡,裝修格局重現了上世紀的風華,在這裏,照相變成一件慢工創作,精緻的場景與燈光,帶你回到大正時期的歲月,如果人生只拍一次照片,此地將為必去之所。

 

萬鏡寫真館的櫥窗擺陳 圖/萬鏡寫真館
萬鏡寫真館的櫥窗擺陳 圖/萬鏡寫真館
婚紗照  圖/萬鏡寫真館
婚紗照 圖/萬鏡寫真館
寫真館內的日式糖果屋 圖/萬鏡寫真館
寫真館內的日式糖果屋 圖/萬鏡寫真館

 

萬境寫真館

萬鏡寫真館重現了日本早年精緻古典的攝影經驗,從裝潢到陳設九成為古董,讓人重新體驗爺爺奶奶年輕時拍照的慎重感,認識失落已久的老相館文化。

 

_DSC3362

_DSC3422

萬鏡寫真館內部 圖/萬鏡寫真館
萬鏡寫真館內部 圖/萬鏡寫真館

 

主理人Ricor

自由攝影師、萬鏡寫真館負責人,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畢,現居台北。創作以時尚攝影為主,結合人物、服裝與環境加上自成一格的色調營造出時間的凝結感。

 

Ricor 自拍像 圖/Ricor
Ricor 自拍像 圖/Ricor

 

風華絕代,日本的大正時代

很多人對日本大正時代了解不深,但多少有些印象,今年爆紅的動畫《鬼滅之刃》就是以大正時代為背景,世界影史上的經典《神隱少女》亦將大正時期的建築元素融入其中。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1869-1912),開始吸收西洋建築文化,「洋風建築」逐漸流行,並產生和館與洋館併置或融合之模式,在大正時期(1912-1926),和洋風格更為鮮明,大正時代雖只有15年,但可以說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具風格與想像力的時期。

 

湯屋外部為日式風格建築 圖/ https://www.ghibli.jp
湯屋外部為日式風格建築 圖/ https://www.ghibli.jp
神隱少女中的湯屋陳設  木製的桌椅與物件為典型的洋風  圖/ https://www.ghibli.jp
神隱少女中的湯屋陳設 木製的桌椅與物件為典型的洋風 圖/ https://www.ghibli.jp
大正時期的海報 圖/東京近代美術館
大正時期的海報 圖/東京近代美術館
建於大正12年(1923)的京都五龍閣,標準的大正浪漫和洋融合,目前已登錄為日本有形文化資產  圖/京都五龍閣
建於大正12年(1923)的京都五龍閣,標準的大正浪漫和洋融合,目前已登錄為日本有形文化資產 圖/京都五龍閣

 

萬境寫真館:和大正時代,只有一扇門的距離

還沒走進萬鏡前,你就會被這棟僅有兩層的小屋深深吸引,彩色的玻璃門,小巧的櫥窗裡擺滿舊照片,推開門,就是日本大正時代的風華。

 

image12

image13

櫥窗 圖/萬鏡寫真館
櫥窗 圖/萬鏡寫真館

image15

 

台灣受日本統治期間(1895-1945),日本的和洋風格也在此落地生根,“店面”與”住家”合一的生活型態於於1960-1970年代達到巔峰,但在都市化、住商分離的時代背景下,無論建築形式或生活樣貌,”店家一體”的文化正迅速消逝在我們的生活裡。

 

萬鏡寫真館內部 圖/萬鏡寫真館
萬鏡寫真館內部 圖/萬鏡寫真館
萬鏡寫真館內部 圖/萬鏡寫真館
萬鏡寫真館內部 圖/萬鏡寫真館

image18

萬鏡寫真館和洋風格分析 圖/參考自楊嘉峻 和洋併置式紀念館文物導覽的指標系統設計-以大同大學志生紀念館為例
萬鏡寫真館和洋風格分析 圖/參考自楊嘉峻 和洋併置式紀念館文物導覽的指標系統設計-以大同大學志生紀念館為例
糖果屋拍攝場景 圖/萬鏡寫真館
糖果屋拍攝場景 圖/萬鏡寫真館

 

左手相機,右手古董

Q1. 能否介紹一下成立萬鏡的背景與經營方式?
Ricor: 我大學時期買的第一台老相機是寶麗來SX70,各人比較偏好於底片、寶麗來的影像,有點模糊、特別有感覺。從事攝影之後我一直希望搭建一個有特色的攝影工作室(目前的攝影棚所基本上都是白棚),加上我自己有收藏老物件的喜好,在設計的時候就以日本大正時期的風格為基礎進行裝修,為此我還去日本的老照相館考察,日本還有一些經營百年的寫真館,但很多都是最後一代在經營了。我購買古董的來源很多,有網路、商店、朋友,花了很多時間去累積。

 

image21

Ricor 的寶麗來作品 圖/Ricor
Ricor 的寶麗來作品  圖/Ricor
於日本考察星野寫真館 圖/萬鏡寫真館
於日本考察星野寫真館 圖/萬鏡寫真館

image24

image25

OLYMPUS DIGITAL CAMERA

Q2. 對於台灣兩層式的商店建築,您是如何理解的?這部分的建築保留了哪些特色?
Ricor:兩層式的建築在日治時期達到巔峰,主要跟當時的經濟跟建築工法有關,造就了各地稱作「街屋」(通常一樓是商店、二樓是住所)的整排兩層式商店街,有種整齊古樸的美感。而當時的寫真館也不例外,通常一樓是接待區或處理底片的區域,二樓通常有比較大面的窗戶採光,作為拍攝的區域,又稱為寫真場。

 

萬鏡寫真館二樓 圖/萬鏡寫真館
萬鏡寫真館二樓 圖/萬鏡寫真館

image28

Ricor 街屋系列作品 圖/Ricor
Ricor 街屋系列作品 圖/Ricor

 

為了重現當時的「街屋」風格,我在台北尋找兩層式的建築,也算幸運,讓我在潮州街找到了,這裡原來是間豆漿店,裡面殘破不堪,花了不少錢做整頓和裝修。

 

裝修前與後的萬鏡寫真館 圖/萬鏡寫真館
裝修前與後的萬鏡寫真館 圖/萬鏡寫真館

 

Q3. 您是如何理解「寫真」的呢?
Ricor:「寫真」的字面意義最早其實是肖像畫,但後來就變成攝影了。對我來說,攝影是我跟世界溝通的語言,而肖像攝影又是展現個人氣質跟保存記憶的美好方式。

 

Ricor 人像作品  圖/Ricor
Ricor 人像作品 圖/Ricor
工作中的Ricor
工作中的Ricor

 

我也會用數位相機拍攝,來萬境拍攝的人,我們有搭配的場景與燈光,寶麗來會作為拍攝福利,讓他(她)們感受老相機的魅力。在萬鏡,我希望能提供每個來此地的人一種非比尋常的時空體驗,回到上世紀的攝影小館

 

image33

寶麗來作品 圖/萬鏡寫真館
寶麗來作品 圖/萬鏡寫真館

 

Q4.拍攝人像你會著重在哪些部分?
Ricor:攝影對我來說,是讓攝影師的風格去詮釋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包含各種因素:場景的選擇、人物的造型、姿勢、表情、鏡位、後期修圖調色等等,有很多可以發揮的地方,也是人像攝影這麼迷人的原因。

 

寫真館內的「工作人員」 圖/萬鏡寫真館
寫真館內的「工作人員」 圖/萬鏡寫真館

 

Q5.您是如何做宣傳的呢?
Ricor: 我覺得還是靠口碑吧!有很多來這裡拍照的客人都會PO文分享,久而久之大家就漸漸知道這裡了,我也會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分享作品。在這裡拍攝,給人的體驗會很不同,這也是我的優勢。我覺得現在得人在社群媒體的習慣也變了,大家都是看圖不看文,例如Instagram就是一個典型的「刷圖」軟體,大家越來越不依靠文字了。

 

寫真館內的老商店區 圖/萬鏡寫真館
寫真館內的老商店區 圖/萬鏡寫真館

 

Q6.印象最深刻的拍攝經驗是?
Ricor:印象深刻的拍攝其實不少,有一次前往阿爾卑斯山山腳的一個湖邊,當時天色昏暗、氣溫零下,我還在結冰的石板路滑倒兩次。後來在諾大的湖面上突然有一隻白天鵝游過去,那整個畫面不真實到像是夢境或奇幻動畫,是我人生看過最美的景象之一。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阿爾卑斯山山腳下的拍攝 圖/Ricor

 

走跳時空,影像中的「珍藏」精神

我們希望在攝影中得到什麼呢?羅蘭巴特在《明室》中不斷強調影像中「刺點」,我們總在照片中尋找那份特殊感,一種當前無法企及的美好想像。有些感受,需要一些觸發和引導,就像來萬鏡拍攝的人一樣,只有在被時代物件包圍的環境下,才會自然展現出那抹溫柔的微笑,如同演戲一般,穿上戲服,粉墨登場,在鏡頭前為自己的人生保留那最精彩的一刻,待未來凝視珍藏。

 

圖/萬境寫真館
圖/萬境寫真館

 

延伸閱讀
https://www.instagram.com/wanjinstudio/
https://www.facebook.com/wanjin.studio

 

image19

徐思穎Hsu Szu Ying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