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就有空拍機!還拿到了專利! 【解毒攝影系列】
「看東奧了嗎?」是最近的熱門話題,2020東京奧運各項體界菁英在運動最高殿堂上施展拳腳,展現驚人的體力與運動技巧。但你知道嗎?在攝影史上有個飛天奇法,它要求攝影師須具備如金牌運動選手般的耐力與體力,還得有精準的執行力,攝影師不是我們熟知的「一般人」,而是超萌的小鴿子,不需要能源、極度輕巧,超高顏值讓人一眼就融化,這是誕生逾百年的鴿子攝影術(Pigeon photography)!


鴿界的運動菁英
鴿子是所有鳥類中最適合作為“信使”的,除了超凡的定位能力外,牠的身體素質也優於其他鳥類。鴿子的心臟每分鐘能跳大約六百次,充分的血液循環提供肌肉充足的養分。牠們體重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集中在胸骨,對飛行非常有利,且每秒翅膀震動能超過十次,飛行速度極快。
鴿子一直以信使身份存於我們的生活中,常言「飛鴿傳書」,基本上就是利用鴿子戀家的習性。由於鴿子出生或在一個地方待久後,長久的印象就成了鴿子的「內建座標」,成為牠們回家時的導航目標,當然,牠們有時也會以太陽、星辰和顯眼的地標為參考,因此古人會在出遠門的時候,帶上這些「信差」,在需要的時候將信件綁在腳上,藉著牠們歸巢的生物特性,將書信送至家中。由此可見,鴿子的移動軌跡是單向的,無法做到自由回信或選擇發信對象。此外,並不是所有鴿子都有自動導航能力,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與挑選,百裡的挑一的鴿子必須飛得又遠又快,還能精確的定位目的地,就像挑選運動員一樣,必須是出類拔萃的菁英才有資格成為信鴿!作為攝影師的鴿子,因為牠們身上還得背著一台相機,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必須比信鴿更強壯,可以說是運動員中的金牌選手了!

從快遞員改行攝影師
鴿子攝影出現於1907年的德國,一位名為Julius Neubronner的藥劑師用鴿子配送微量的緊急藥物,一次他的鴿子在大霧中迷失了方向,促使他開始思考,能否將相機掛載鴿子身上,由牠們拍攝照片,這樣他就可以清楚的知道鴿子的移動路徑了。於是他著手研製輕型小相機,並成功實現的這項大膽的拍攝計畫。Neubronner 最初的專利申請是被拒絕的,但在交待了詳細的設計細節與應用成果後,他於1908獲得了這項專利。
Julius Neubronner

為鴿子量身打造的相機(pigeon camera),不僅要輕巧、堅固耐用,還得保證畫面清晰。Julius Neubronner 以微型攝影技術Ticka watch camera 為靈感,研製適合鴿子身型的自動定時拍攝相機,相機重量必須在75公克內,並訓練鴿子在負重的情況下飛行。鴿子為了「儘早擺脫」負重,會努力飛回目的地,飛行高度50-100公尺。1920年Julius Neubronner完成了他最後一版的相機設計,重40克,一次可拍攝12張照片。


帶有兩個鏡頭的專利鴿子相機底部有氣動系統。通過給左側的艙室充氣來啟動相機,當空氣通過底部的毛細管緩慢逸出時,活塞向左移動,直到觸發快門,讓照片曝光。

這項專利為人知曉後,引起了德國軍方的注意,認為這對戰爭的情報蒐集非常有幫助,於是鴿子以攝影師的身份被編入軍中,成為名符其實的「戰鴿」,在第兩次世界大戰(1914-1918, 1941-1945)皆發揮偵查功能。戰爭時期,好幾卡車的鴿子被運往作戰地點,目的就是要牠們向總部「即時回報」情報。

隨著飛行裝置與攝影技術的進步,航拍需求漸漸被機械裝置取代,以軍事為用途的鴿子攝影也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即使如此,很多人對鴿子攝影技術改良依然樂此不疲,1932年一次飛行可拍攝的照片數已達200張。法國、美國、瑞士也紛紛加入研究行列。


令人瘋狂的空拍影像
鴿子攝影打開了人對攝影的想像,透過這項技術拍攝的照片同樣令人振奮不已。一直以來,登高望遠一直是人類心嚮往之的事情,當這些空拍照片被印製成明信片,瞬間引爆搶購風,許多人爭相購買這難得一見的高遠風景,作為當時文化的記憶收藏。



逐高的想像
自古以來,人類從未放棄逐高的渴望,歷朝歷代的帝王都以建高樓來展示自己輝煌的政治成就,登高望遠,總能帶給人無限的滿足感。時至今日,這樣的渴望依然存在,高樓大廈隨處可見,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各自代表性的高樓。
鴿子攝影不是最早出現的空拍法,但卻是第一次人類將登高的渴望寄託在比自己更小的生物上,以鴿子形體作為設計相機標準。這是一次放下身段的設計實驗,結果也獲得的意外的成功,成為歷史美談,小小的鴿子,帶著人的夢想,一同翱翔天際。
空拍攝影的主題還沒結束!我們還會介紹更多人類史上有趣的空拍技術,敬請期待!
參考資料
THE PIGEON PHOTOGRAPHER,Rohof出版,2018 年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