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文章 │ 視覺設計 黑秀人物

我不是不夠好,我只是沒這麼有名!讓素人出名的日本《時代》藝報富澤大輔專訪 【街角文創日本篇】

作者/ 徐思穎 圖/ 富澤大輔、時代藝報
2022/05/10

你有沒有過這種想法?我不是不夠好,我只是沒這麼有名……藝術雖然是種個人表達,但始終有被人關注的渴望。富澤大輔,日本南方書局出版社負責人、《時代》藝報主編、一位跨行出版業的影像藝術創作者,他做出版、辦報紙的起心動念很簡單:讓不為人知的好藝術被更多人看見!

 

《時代》0號 書法/柯輝煌 攝影/富澤大輔
《時代》0號 書法/柯輝煌 攝影/富澤大輔

 

日本《時代》藝報

南方書局出版社出版,由富澤大輔、淺田農發起的日本藝術報,集結來自日本、臺灣、大陸等藝文工作者,以連載的方式分享影像、小說、插畫、文字研究等內容,書寫包含日語與中文,面向華語文化圈,發行地包含東京、京都、大阪、新加坡、香港、台北、高雄、上海、武漢等亞洲城市。

 

《時代》創刊號  排版設計/淺田農
《時代》創刊號 排版設計/淺田農
攝影/富澤大輔  排版設計/淺田農
攝影/富澤大輔 排版設計/淺田農

 

《時代》藝報主理人:富澤大輔

 

image4

 

富澤大輔(薛大輔),臺日混血,1993出生於高雄,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院研究科,從事攝影、水墨創作,曾入圍第十五屆攝影1-WALL決賽,出版作品包含《GALAPA》、 《字》、《新乘宇宙》、《Peer Gynt》,目前為南方書局出版社負責人、《時代》藝報主編。

 

作品集 圖/富澤大輔
作品集 圖/富澤大輔

 

臺灣與日本:從薛大輔到富澤大輔

圓框眼鏡、一根香菸、素色襯衫,說著流利的中文,無縫切換日語,這是富澤大輔(薛大輔),一位1993年出生在臺灣的日本攝影師。十歲那年,父親去世,他繼承了父親遺物:一台Nikon FG相機,自此開始了與攝影的不解之緣。國中畢業後他選擇遠渡日本,從冠上母姓「富澤」開始,他的身份也從臺灣轉移到日本,長年定居,臺灣,變成他不時回來走訪的地方。對為臺灣、日本交錯複雜的情感,成為他的創作靈感。

 

《新乘宇宙》 圖/富澤大輔
《新乘宇宙》 圖/富澤大輔
《新乘宇宙》內頁  圖/富澤大輔
《新乘宇宙》內頁 圖/富澤大輔
《新乘宇宙》內頁  圖/富澤大輔
《新乘宇宙》內頁 圖/富澤大輔

 

開一間出版社:走一條不被別人選擇的路

被問到為何要開出版社,大輔先是苦笑,接著自嘲在這個紙媒式微的時代像自己這樣沒沒無聞的創作者要讓作品付梓的機會可謂少之又少。自己曾背著作品四處聯繫書店銷售、打電話、寫郵件,但總是杳無音訊。有天,他路過車站時,看到有人發著貼著廣告的小包面紙,忽然給了他一個想法:「要是自己的作品能這樣簡單、快速分享到別人手上該有多好?」這讓他漸漸萌生了辦刊物、開出版社的念頭,他認為如果只出版自己的作品,那就自費出版就好了,辦出版社,更多的是希望身邊的素人藝術家或藝術研究者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於是,他註冊了「南方書局」出版社並發行了《時代》藝報,報紙刊載的內容多以藝術實驗為主,包含陶藝創作的圖紙、小論文、短篇小說、地圖等,對大輔來說,《時代》藝報給讀者不是潮流文藝資訊,而是帶領讀者走入藝術家群體的創作過程,體會他/她們的感受和想法。

 

《時代》藝報封面  插畫/ 畑中咲輝  排版設計/淺田農
《時代》藝報封面 插畫/ 畑中咲輝 排版設計/淺田農
《時代》「道」書法專題連載  書法/柯輝煌
《時代》「道」書法專題連載 書法/柯輝煌

 

連載,讓讀者一起參與創作過程

被問到《時代》內容上是如何企劃的?為什麼不選擇用網路,而是做印刷媒體?大輔的回答是自己一直希望用連載的方式來發表作品,就像看漫畫一樣,讀者在每一期都可以看到藝術家的創作進度。《時代》每年發行六期,這六期會圍繞一個主題連載,內容很具實驗性,這一期沒想到內容或許下一期能放上。至於為何選擇印刷媒體,主要是他個人喜歡實體的東西,他對網路感受是一個網站可能運作了二三十年後就會被註銷,裡面的內容就憑空消失了,但實體報紙起碼可以保存五十年、甚至上百年。

 

《時代》「盒中觀霧法(犬古表)」連載  作者/淺田農、烏拉阿婭卡
《時代》「盒中觀霧法(犬古表)」連載 作者/淺田農、烏拉阿婭卡
《時代》「黃粱地圖」連載 作者/韓梅梅
《時代》「黃粱地圖」連載 作者/韓梅梅

 

是台灣人也是日本人

談到臺灣與日本的生活經驗對他創作的影響,大輔說:「我對照片很感興趣。因為照片和其他媒介不同,只能通過操作相機這一裝置才能獲得圖像。通過這一過程,圖像投向自己眼前發生的現象,具有現實意味的同時,卻包含了與現實的視差、意識的錯位及違和感。此外,他也不斷在思考一個問題:「我是誰?感覺自己是臺灣人,也是日本人,是本地人,也好像是外來人,這是我想透過影像探索的議題。」

 

《Peer Gynt》 圖/富澤大輔
《Peer Gynt》 圖/富澤大輔

image14

《Peer Gynt》內頁 圖/富澤大輔
《Peer Gynt》內頁 圖/富澤大輔
《Peer Gynt》內頁 圖/富澤大輔
《Peer Gynt》內頁 圖/富澤大輔

 

大輔除了攝影外也畫水墨畫,有點扁平風格的感覺,更接近於漫畫的表現方式,這些畫與其說是作品,不如說是帶有遊戲性質的創作活動。他把所謂的古典範式融入創作中。畫中的山完全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但他內心想像中的風景的確影響了這些山的形象,他表示其中多少帶有臺灣風景的影子。

 

image17

水墨習作  圖/富澤大輔
水墨習作 圖/富澤大輔
水墨習作  圖/富澤大輔
水墨習作 圖/富澤大輔

 

在現實與非現實世界之間游移

大輔一直不斷在影像、圖像、文字這三件事上跨越,像是他最近在福岡的展覽 「字」,把攝影作品跟文字並置,選擇的書法內容來自千字文、王鐸的瓊蕊廬帖。他說:「這次展覽主要在討論字跟照片的關係。字的學習只能透過學習範本,幾乎跟現實世界無涉,但寫真只能拍攝現實世界。為了凸顯書法只能透過臨摹學習這件事,所以我特別選擇王鐸的瓊蕊廬帖這份材料。而在這份臨帖之中,王鐸集結了許多古代書家的書跡,一一臨寫,這凸顯出書法是透過臨摹學習的特色。」

 

小時候於臺灣練習寫的字  圖/富澤大輔
小時候於臺灣練習寫的字 圖/富澤大輔
寫真集《字》圖/富澤大輔
寫真集《字》圖/富澤大輔
「字」個展展覽現場  圖/富澤大輔
「字」個展展覽現場 圖/富澤大輔

image23

image24

image25

 

不必然飛速的「時代」腳步

當代生活,時空摺疊,過去需要殷殷企盼的書信如今只需要一秒就能傳達訊息。原來相隔千里兩地戀人,現在只需要一張機票就能見面,好似一切都變得簡單、快速。如果說世界正以飛速的方前進,那麼《時代》則呈現全然不同的「時代」精神,用一期一會的方式與讀者建立緩慢卻溫暖的關係,讓閱讀成為一種漫步,自由在在。

 

《時代》藝報攝影作品  圖/富澤大輔
《時代》藝報攝影作品 圖/富澤大輔

 

 

延伸閱讀
http://jidai-np.com
http://nanfangshuchu.com

 

徐思穎Hsu Szu Ying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
徐思穎Hsu Szu Ying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

徐思穎個人網站: 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