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小企業的數位行銷問題在哪裡? 邁肯行銷傳播張志浩告訴你
元宇宙、NFT、ChatGPT這些拜網路所賜的科技產物快速崛起,不但擁有極高的討論度,也為全球消費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面對Z世代、α世代消費行為的改變,企業主們該如何應對才能從這場全球性的數位行銷大戰中突圍呢?
擁有近三十年數位行銷資歷的邁肯行銷傳播 張志浩執行長認為,現代的數位行銷必須更精準、更有效率,並且適時提供消費者不同的資訊內容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以往靠Campaign廣告來創造流行趨勢與消費氛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做品牌已經不是高高在上的定義流行,而是必須讓品牌主張與價值落地”

在消費者分眾化、自媒體蓬勃發展的行動數位化社會中,傳播的主導權重新回到消費者手中,想要讓消費者認同品牌、主動推薦分享,張志浩認為行銷人必須follow消費者的需求,思考如何讓消費者在每一個與品牌接觸的節點上感受到品牌價值並且獲得認同,而想要成功與消費者溝通就必須回歸數據與資料分析,此外,品牌主張、新媒體組合策略與執行效率這三大核心更是缺一不可。

搞懂品牌主張與品牌價值
疫情像是個威力強大的催化劑,在加速產業轉型的同時也大幅縮短了銷售模式的演化進程,從實體營銷、網站行銷、電子商務、社群行銷、KOL(口碑)行銷到KOC(關鍵意見消費者)行銷與網紅帶貨,張志浩認為無論銷售模式如何演化、廣告創意如何有趣吸睛,都不能忘記與消費者溝通品牌主張與品牌價值。

搞懂Z世代的消費觀
許多行銷人對數位原生的Z世代與α世代都存有「只在網路消費」的刻板印象,甚至認為他們是品牌忠誠度低且難溝通的一群,不過長年觀察市場脈動的張志浩並不這麼認為,他指出年輕世代雖然主要的消費通路是online,但是很擅長搜出一些特色美食跟在地景點,透過社群發揮強大且集中的傳播力後,會聚集到實體進行社交活動,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
「他們喜歡中價位、流行或是很潮的品牌,對那些奢華的精品反而不太感興趣,特別的是,一旦他們認同你的品牌主張就會成為死忠的鐵粉,而且消費力驚人,所以不是他們難溝通,而是品牌真的有清楚表達自己的主張與價值嗎?」穿著veja經典小白鞋的張志浩說。
延伸閱讀>三分鐘搞定不會發文的焦慮!粉專爆萬不是夢:我是文案黃思齊專訪

搞懂大數據驅動了什麼
早期必須透過Focus group (焦點團體訪談)才能粗略的抓出目標客群,再依照AIDA模型製作相對應的行銷內容,而現在只要透過「私域媒體」(官網、社群、Line好友…等)的後台數據,就能根據Behavior Data (行為資料)建立精準的消費者輪廓與不同的Persona (人物誌),這也是大數據時代中品牌經營的標準SOP。

「看數據的方向分理性與感性兩種,理性分析就是看報表中的指標數據,對照區間中的變化來提出觀點,而感性分析則是從數據中挖掘出消費者insight,這點是做行銷最基本卻也是最困難的,因為只有透過消費者洞察才能瞭解他們真正的需求,回歸人性面來發想才能創作出引起共鳴的作品」提到大數據分析,張志浩有感而發的說。
延伸閱讀>我這麼好,顧客為什麼不買?消費者數據AI告訴你,快決測CEO李韶輝專訪
搞懂該怎麼設計內容
透過消費者洞察來制定新媒體組合策略是行銷傳播公司非常重要的環節,張志浩強調:「大數據只是一種工具,它並不會幫你傳播,而行銷傳播的工作就是依照品牌主張與數據分析的結果,製做對應的內容素材並挑選合適的媒體平台投放。以影音素材創作為例,拍攝前就得要思考好要拍些什麼、該怎麼剪,5秒的前導廣告該溝通什麼?30秒的廣告該呈現什麼?短影音又該訴求什麼?無論內容是感性還是有趣,重點都不在瀏覽率,而是能清楚的將品牌主張傳達給觀眾。」
延伸閱讀>如何以設計思維應對網路時代

談到讓人印象深刻的數位行銷作品時,他沉思了一會說:「我滿喜歡 #只要有人 的作品,他們切入的角度與訴求的觀點十分令人驚艷,有次與創辦人深聊後才知道,這些瞬間引起消費者共鳴的作品背後,是團隊長時間進行社群監控、深度挖掘消費者insight後的成果,也因為如此紮實的經營,才能在時事議題產生時快速的反應並且製做出相對應的素材,這也印證了數據分析與應用的重要性。」
麥當勞為了宣傳自家雞塊沾醬,在社群上向各大品牌發出「雞醬法」挑戰,IKEA 也被點名。貼文發布後的短短24小時,IKEA即在新店店推出展覽,每個商品,都有對應的疊字推薦!線上也同步發文,用一篇滿滿疊字的邀請文,回應麥當勞的挑戰!(影片來源: 時報金像奬 & 金手指獎)

想要在數位時代成為行銷的常勝軍,除了透過感性的大數據分析來深掘消費者insight外,深度瞭解品牌主張、用長期經營的態度與多角化思維,才能讓行銷傳播的效益最大化。然而要如何從企業中內化、成功的數位轉型?數位時代的趨勢又是如何呢?別錯過 張志浩執行長所分享「數位化轉型還是轉型化數位?你不知道的數位行銷重點」的精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