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從潰敗淬煉出的孤勇,華人設計師攻頂巴黎、紐約時裝周,與LV、愛馬仕同臺競逐:深度專訪JARELZHANG
蝴蝶振翅,是時尚產業的更迭速度,T臺上模特兒的疾步,是品牌決策的節奏。時裝產業如強大的KOL體系,群雄紛爭,尤其是巴黎、紐約時裝周等頂流賽道,華人獨立品牌Jarelzhang卻能橫空出世,與LV、愛馬仕等品牌同台競逐,這份突破,背後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JARELZHANG
張辰儇(Jarel Zhang),上海人,大學就讀英國諾森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碩士畢業於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紡織品設計(textile design from the Chelse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2017創立個人品牌Jarelzhang,作品見於紐約時裝周、巴黎時裝周,產品售於紐約、香港、上海、北京等地,2021年入選Frobes Asia Under 30名人榜。
黑暗告白:極苦之痛,人格解體
「你困惑的時候,世界對你也困惑。」
2016年,剛從英國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畢業,24歲的Jarel正準備在時裝界大展身手,一夜之間,他的人生土崩瓦解。
「某天醒來,我發現自己的視覺焦點被鎖在細微之處,比如塵埃,會無法控制的無限放大,我看不到環境的整體,只有不斷旋轉的動線,整個世界是碎裂分離的。」

當時的他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尋遍名醫無果,唯一的希望是期許明天會更好,但事實是日日夜夜,他的世界依然在不斷解構,只知道不能自我了斷,這種錯亂感整整困擾了他一年多。
「後來在英國診斷確認是人格解體,屬於罕見疾病。奇妙的是,知道病灶後我反而能接受了,這些症狀至今依然存在,但我知道怎麼去與它相處。」
心裡重建同時伴隨Jarel對時裝、市場、自我再理解,他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對於品牌的商業定位,拿出了「當斷則斷」態度:Jarelzhang品牌初期除了做一線城市,也做非香港、北京、上海以外的下沉市場,但這出現了一個問題,設計必須配合大眾的審美取向,比如這兩年流行亮片,服裝就得搭上這些元素,才能衝出銷量。
「雖然有利潤,但我還是和下沉市場做了決斷,我發現對一個初建的品牌來說,如果被市場過渡影響,它的風格很容易被大趨勢給抹平,最後的結果是得出安全及格、但沒有特色的設計。」
「我的設計,其實都有一扇窗,不管是用拉鍊、還是扣子,都是一個可以打開的空間,就像希望一樣,讓光線透進來。」

攻頂紐約、巴黎時裝周
「我的創作是從對未來想像開始的,將所有美好都留給未來。紐約時裝周是我心態徹底改變後的創作轉折,向世界展現創造力的起點。」
2018年紐約時裝周上的系列解構與拼接設計,是他將人格解體的心理經驗的外化,這次,他所傳達的不是痛苦,而是繽紛多彩的撞色與各種材料的探索實驗,Jarelzhang這個品牌開始在時尚圈闖出聲響。

紐約告捷後,Jarel持續的向各倫敦、米蘭、巴黎時裝周發送作品,尋求機會,最後得到了巴黎時裝周工作組的橄欖枝。起初,他參與是巴黎時裝周展示類別(presentation)日程,設計師必須連續創作做兩季時裝,並經過巴黎時裝周工會主席以及工作團隊的審查。
「巴黎時裝工會主席、工作人員會近距離觀察作品3-4小時,了解設計師如何詮釋服裝、空間、妝髮與人物的關係,得到認可後才能拿Catwalk(Runway show)的門票,進入最高標的走秀日程,每次大概只有1-2個名額給新品牌,與LV、愛馬仕等一線品牌同台競逐。」


文化觀察:深植歐洲的公民美感
回憶這兩次走秀,Jarel坦言紐約時裝周,像初進NBA球場的新手,抓不到方向,當天後台忙亂,他甚至不知道要找Casting導演、妝髮設計師,到了巴黎時裝周就像初學進階,懂得安排工作節奏,也從與選品店(買手店)的交流中了解歐洲時裝市場的樣態。
「與重視快消、利潤的心態完全不同,歐洲選品店是願意培養設計師的,甚至願意在前期讓利給他(她)們覺得有潛力的設計師,讓其寄賣,彼此扶持,共同成長。」
為何如此?Jarel發現這源於衣著審美、時裝的概念早已深植歐洲社會,美感這件事如公民基本素養,每個人都有能力在衣服堆裡挑出有亮點的設計。
「像巴黎黑區,很多店佈置簡樸,衣服一落落地堆著,乍看有點像菜市場,一線品牌與新創品牌混雜,消費者有美感判斷能力,能從中選出適合自己的搭配。」
這樣的文化環境給了Jarel底氣,有些看似沒有市場的概念服裝,在選品店的鼓勵下開始有了訂單。
「當年做了一款垂掛式的香腸羽絨服設計,我並不看好,但選品店看到圖後說很好可以試,結果被俄羅斯的一家選品店看上,直接下了2000萬台幣的訂單,我後來才知道這個設計特別符合地下音樂、饒舌歌手這類注重大廓形的消費者。」
取捨之間:JARELZHANG 的本我溯源
「我的視角裡沒有中西方,只有能出最佳效果的搭配。」
作為時尚圈為數不多的華人設計師,Jarel也曾面臨文化標籤的問題,有些華人設計師會特意選擇具有東方特色元素來凸顯母文化,比如盤扣、刺繡,但對Jarel而言,這些元素不必刻意為之,依據概念適性搭配即可。
「服裝本質上就是文化輸出,對我來說區域文化不用刻意彰顯,優先考慮的是概念、版型,再根據不同情況調整廓形,有個度在。」

時尚潛流,孤勇與堅強
求新求變,是時尚產業永恆不變的道理,在這個以「美感」為訴求、資本湧動的商業叢林,時裝,是舞台,也是擂台,比的不僅是才華、眼光,更多的是直面自我的勇氣與現實調和的能力,被問到經營獨立品牌的建議,Jarel 笑說:
「做品牌得打破自我的浪漫想法,這個市場是異常激烈的,考慮不只是專業多硬、還有人力、市場與設計的平衡與輸出的價值觀。」
縫紉機上針夾跳動,Jarelzhang工作室已開始著手2024年的設計初稿與打版,挑燈夜戰,只為跟上這瞬息萬變的世界。
「我深信吸引力法則,要改變現況,首先是改變想法,正面思考,一定會遇到對的人、事與機會。」
與其談成功,不如聊聊如何面對失敗,因為挫敗才普世常態,這位年輕的設計師,歷經迷失、潰敗,卻劫後餘生,蛻變成一個自信、清醒的創作者,殺不死的,只有堅強,這或許就是Jarelzhang 品牌靈魂的最深處吧。
協訪致謝:王雁
王雁(Yan WANG LE CLÉZIO),WHYART(未藝術)藝術策展團隊總監、合夥人,深耕法國藝術策展行業,同步口譯(同聲傳譯) 出身,曾為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奧朗德、LVMH集團等提供翻譯。WHYART(未藝術)與法國及亞洲等幾十家博物館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傳統策展及展覽協調工作,並與博物館一起關注開發NFT展覽。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2017年開始從事當代藝術之報導寫作,熱愛攝影、旅行。
個人網站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uly.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