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個大學部景觀系-中國文化大學,今年創立屆三十周年,而全球第一個以Landscape Architecture為名之系-美國哈佛大學也只有110年。相較而言,景觀專業教育之歷史比相關之建築、都市規劃、土木等學門資淺,但也因其發展歷史不長,其與整體世界現代化過程之脈動反而更為貼切。
Olmsted雖被尊稱為景觀建築之父(或可謂美國景觀建築專業之開創者),而他個人之訓練卻是由土木領域轉化而來的,那個年代也正面對都市環境變遷、河川汙染、環境品質劣化、都市開放空間綠地不足、美國波士頓查理士河之洪氾、汙染整治與環境美質優化之推進歷程中,正好敦促了哈佛大學「景觀建築」系成立,也為景觀建築專業教育在快速變遷多元專業價值之浪潮中,找到了一個定位之方向與價值標準。Olmsted之思惟並未侷限於傳統土木工程之框架,他拓展為對總體環境品質關懷,對生態系統健全之著力,以及對「軟體」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之提昇。
「景觀專業」之社會地位與環境責任在McHarg興起之60、70年代期間,可說是對生態倫理推展最徹底的一種內化要求。而當能源危機過後,整體社會富庶以及多元專長專業者有更多機會交流互動後,再加以空間資訊電腦軟硬體發展,景觀專業又啟動了另一向度對社會秩序、對多元美學企求之飢渴。是以景觀與人類生態學、環境行為學結合,有社會主義價值觀引入之都市空間解構設計(如NY之廣場設計反映了社會學理論),有結合環境藝術美學之環境設計與生態藝術,更有標榜反傳統制式化空間結構安排之前衛景觀藝術設計,以及今日你我都熟稔之參與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