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最快樂,那就繼續吧!以考試追尋創作題材的陳斌華【黑秀談藝】

2022/07/13 攝影/藝術 徐思穎 圖/ 陳斌華

日前,一則「臺大生隨便考又上臺大醫」的新聞將「大考」這個話題再次推上風口浪尖,大考後,大部分的學生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扔考卷、丟課本,用對考試工具的斷捨離徹底告別熬人的學習歲月,接著奔向歡樂的暑假與自由。這種別人永遠不想「再來一次的經驗」卻在陳斌華身上發生無數次,歷經兩次學測、三次指考、兩次轉學考、一次轉系考、多次研究所考試……對他而言,考試只是知識跳板,讓他在不同領域中跨越,豐富他的藝術作品。

陳斌華

陳斌華工作照 攝影/楊鎮豪
陳斌華工作照 攝影/楊鎮豪

 

1983年生於臺北,2001年開始影像創作。題材包含黑白街拍、運算攝影、參與式創作等,延伸至2016年起的CC0作品發表,並推展至著作權、言論自由、經濟、金融與交易等概念的多媒介探討。作品被收錄於《攝影訪談輯2》、臺灣當代藝術資料庫(TCAA)並於非常廟藝術空間、臺灣數位藝術中心、臺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舉辦個展。

 

陳斌華,蘭嶼計畫:可見與不可見間-大燈塔全景,2012 年 圖/陳濱華
陳斌華,蘭嶼計畫:可見與不可見間-大燈塔全景,2012 年 圖/陳斌華
於關渡美術館展出現場 圖/陳斌華
於關渡美術館展出現場 圖/陳斌華

 

一位另類資優生的自我探索

在書香世家長大的陳斌華,從小就愛看字典、跟外公討論《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也喜歡寫詩和觀察股票價格。作為臺灣教育體制下「非典型的學霸」,考試已成為他人生的一部分。他對考試的描述是「就像換燈泡一樣,有需要就去換,有時就像偶發事件的表演,得在四個選項中揣測正確答案,思考出題者想如何欺騙你,我以前也沒想到,這樣的考試技能,能讓我得以在未來的人生中在不同知識領域做轉移」。

 

陳斌華與書  臥室計畫作品   攝影/苗之珊
陳斌華與書 臥室計畫作品 攝影/苗之珊
2020年,37歲再戰大學指考 攝影/林俊耀
2020年,37歲再戰大學指考 攝影/林俊耀

 

翻開陳斌華的學習歷程,用「瞠目結舌」來形容全不為過,高中畢業後,他念了九年的大學和八年的研究所,其中考了兩次學測、三次指考、兩次轉學考、一次轉系考和六次研究所入學考試。所念的學校包含臺大(地理、歷史轉系,外文系畢業)、師大圖傳所、北藝大藝跨所,政大傳院不分系。並於今年五月錄取就讀於政大國際金融學院碩士學位學程。

 

學習系譜 圖/陳斌華
學習系譜 圖/陳斌華

 

「為什麼會去讀這麼多學位?」

「覺得自己需要,就去學了,念歷史系時無法忍受整天坐在圖書館寫報告,對外文更有興趣便又轉考了幾年;工作中得解決作品輸出的問題,於是報考師大的圖傳所學習印刷科技;為了補足組織展覽的論述能力,所以報考北藝大的藝跨所;現在會去唸政大的國際金融碩士,主要是想學習金融專業,更深入處理NFT課題。跨領域對我最大的幫助是我能夠和不同專業的人溝通,我自己不會成為領域內的專家,但我學會怎麼整合各領域觀點的專業判斷」。

 

參與2022 以網路迷因為發想的BONK展覽 圖/ Digitalk@DAC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參與2022 以網路迷因為發想的BONK展覽 圖/ Digitalk@DAC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陳斌華說道自己求學過程中曾感受到因成績帶來的差別待遇,印象最深刻的是國中時某次課堂,資優班與後段班被安排一起上課,但因椅子不夠,老師便要求後段班站學生站著上課,導致後段班學生與老師發生口角後,又被罰淋雨跑操場。這段經歷讓他深思教育系統的流弊,思考該如何更公平的傳遞知識?

 

攝影器材 圖/陳斌華
攝影器材 圖/陳斌華

 

「以您的學歷,找一份高薪安穩的工作應該不是問題,為何會選擇藝術呢?」

對於這個問題,陳斌華回憶到,在臺大第三年時決定轉外文系,當時一邊準備轉系考,一邊準備指考,加上本有的課堂考試與報告,同時又即將舉辦第一次的個展,壓力大到瀕臨崩潰。於是他帶著一套相機、一台折疊腳踏車,搭上和欣客運,一路南下,在成功大學旁的參考書街附近臨時找間Hotel落腳,就這樣一邊流浪、一邊讀書、一邊拍照,才熬過那段煎熬的備考階段。「我上大學後就很愛拍照,感覺攝影是一個不需要標準答案的世界,彼時底片、暗房沖印的材料也還沒貴族化,學生還負擔得起,從那時起便沒斷過與攝影的關係。手拿相機時,也往往使我鼓起勇氣」。

 

陳斌華個展「關於臺北」,2004年,臺北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圖/陳斌華
陳斌華個展「關於臺北」,2004年,臺北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圖/陳斌華

image10

image11

 

藝術創作:照相機、印表機、計算機

「感覺自己的人生先是從照相機開始,然後是印表機、計算機,就是還沒變成提款機」。

這是陳斌華對自己人生的幽默註解,出於對影像的喜歡,他開始研究影像技術,良好的外文功底讓他可以很快的了解說明書的內容與操作方式,加上過去暗房的經驗,使他無縫銜接了傳統軟片與數位類比的相關技術,不僅自己做創作,他也協助影像藝術家製作展覽等級的作品。

 

暗房沖片:外婆的8x10英吋肖像照
暗房沖片:外婆的8×10英吋肖像照
2020臺北雙年展參展作品 [儲回大地的藝術] 現場探勘紀實影像 圖/陳斌華
2020臺北雙年展參展作品 [儲回大地的藝術] 現場探勘紀實影像 圖/陳斌華

一切,都從思考開始

說到作品,陳斌華說自己沒有強求一個明顯的「視覺風格」,更多的是對當前社會,尤其是網路時代下的議題與思考,例如他2016年的《時空穿越》展,主動放棄著作權對原創者的保護,將自己15年來上萬張影像作品進行公共領域貢獻宣告(CC0)並放在網上供無條件使用,將作品的原圖交給瀏覽者。他的解讀是:在這樣的影像交流模式中,他想談的議題才能真正被體現:網路世代藝術與人交往方式,著作權又扮演何種角色,共享著作能否成為一種藝術現實?

 

image14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可使科學家、教育工作者、藝術家、其他創作者及著作權人,或內容受資料庫保護的權利人等拋棄他們對各自著作的利益,並盡可能將這些著作釋出到公眾領域,讓其他人可以任何目的自由地以該著作為基礎,從事創作、提升或再使用等行為,而不受著作權或是資料庫相關法律的限制。

A Trader’s Story

這件作品是陳斌華的帳單三部曲:「成交金額一億」、「交易口數一萬」、「三萬牛」。他化身為交易員,在實際的金融市場進行純粹的價差交易投機行為,將交易文件和檔案紀錄保存下來。在操盤的三十九個月裡,他交易了股票、權證、日內當沖、期貨、選擇權、外匯期貨、海外期貨與海期選擇權,總共交易的合約規格超過六十億新臺幣,有時進行超高的財務槓桿,在交錯的狂歡與絕望編織出交易員的精神狀態同時也反映了自身的反社會與賭徒性格,這個作品最後在道瓊指數突破三萬之際,被軋空的一塌糊塗之中結束。

 

三萬牛(30000 Bull) 圖/陳斌華
三萬牛(30000 Bull) 圖/陳斌華

 

負一計畫

作為「時空穿越」與 A Trader’s Story的延伸繪畫作品,陳斌華畫了許多價格為 「-1」元的畫,交易時他要給買家一塊錢,並把畫作數位翻拍的檔案以CC0授權分享為公共財,這是他對當下社會以及自身性格的體認,並將之轉化為最純粹的藝術表現。

 

負一計畫作品  圖/陳斌華
負一計畫作品 圖/陳斌華

image17

 

知識、價值與認同

考試是一個價值認同的過程,陳斌華說雖然自己受惠於考試,這也讓他意識到單一價值下對人造成的影響,他真正想做的是讓知識的傳播變得更多元,從一個全然不同的視角去看不同的系統與體系,如他在A Trader’s Story嘗試將自己角色化成一位逐利的資本家,又將這樣的經驗轉成新的藝術經驗,讓更多人得到啟發。考試,可以是一張卷子的事,也可以是人生的自我探尋與藝術試煉。

 

書架一角 圖/陳斌華
書架一角 圖/陳斌華

 

延伸閱讀
https://chenpinhua.com/
https://tcaaarchive.org/artist/33234/

歡迎關注陳斌華個展-概念美術館 Vol.11 《帕夫洛夫舞曲 》:https://fb.me/e/1SPQXgBUS

 

徐思穎Hsu Szu Ying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 徐思穎個人網站: 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
徐思穎Hsu Szu Ying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
徐思穎個人網站: 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返回前一頁
有廣告刊登需求請與我們聯絡:service@heyshow.com 或來電洽詢:(02) 27587258
Copyright © 2000-2015 HeySh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文字圖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敬請尊重本站所有智慧財產權權利。